欢迎访问国培云官方培训平台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施文美: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4年03月08日17:31:23

阅览量: 37

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如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民群众需求?本刊邀约了部分两会代表委员畅谈职业教育发展。本期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湖州太平微特电机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施文美女士。

Q

记者:施代表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职教领域常说职业教育是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的重要支撑。那么从企业的视角您对职业教育当前发展有怎样的看法?

施文美:我认为,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再次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一体两翼五重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为重点,以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使命,逐步形成职业教育体系、制度框架和实践蓝图,总体办学环境、办学条件有效改善。全国1.12万余所职业院校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000余万名职教学子在校有学头、技能有练头、升学有渠道、就业有质量。紧贴产业办学,改造升级冶金、医药、建材、轻纺等传统专业,抢滩布局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护理、康养、托育、家政等紧缺专业,职业学院开设专业数量基本契合国家产业结构比例,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专业体系,为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发挥了积极作用。

Q

记者:从您的回答可以看出您对职业教育发展非常了解,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您认为当前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还需要哪些重点问题需要突破?

施文美: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国家重视、企业需要、社会逐步认可,发展成就与社会氛围前所未有,是一个需要紧紧抓住的机遇期。但是与此同时,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职业教育也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具体来说:

一是说起来十分重要与政策规定低人一等的矛盾。《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作用。但社会层面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及认同度不高,仍存在以“层次教育”视野看待职业教育的现象,“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观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尚需一个较长过程。特别是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考录仍对职教学子设置较高门槛,据2022-2024年国考数据,专科可报职位数、招录人数占比分别为1.40%、0.92%、0.30%和1.45%、0.73%、0.25%,岗位数、职位数逐年下降。部分单位对已就业职教学子仍有一定程度的歧视,学历认可度低、上升通道窄,在职称评审、岗位晋升时存在学历限制现象。

二是听起来融合密切与多元协同格局未成的矛盾。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强化部门统筹协调。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但目前尚未有效形成多部门协同发展格局,行业主管部门还存在隐形的资源和制度壁垒,部门联席会议工作制度落实还不严格,统筹协调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作用发挥还不够。如产教融合还不够深入,政校行企在政策协同和发展模式上还有提升空间;企业在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中法律地位不明确,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热情不高,存在“合而不深”“松散脆弱”等问题。

三是看起来人才辈出与社会需求不甚匹配的矛盾。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中职与高职、高职与职业教育本科贯通式培养,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实现中职、高职和本科全覆盖。2022年,全国中职学校、高职(高专)、职业本科毕业生分别为339.27万人、495.69万人、9220人,中职毕业生升学比例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但随着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提速,社会对高学历、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的规模、结构和层次不能完全满足国家产业发展需求,特别是面向高端人才岗位的人才供给不足,这与职业教育整体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不够息息相关,有待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四是推起来政策频出与落地效应层层递减的矛盾。近年来,职业教育利好政策频出,但实际操作中往往有文件、缺机制、少协调,造成执行方向存偏差、责任落实力度不够、落地督查评估不全面、项目验收评价不具体等问题。如,各地根据国家政策纷纷出台地方政策,但政策落地中偏向于项目制运作,政策方案的实施、资金安排和绩效评估尚未形成闭环,项目成果和示范带动效应总结评估不及时,可供复制推广的创新机制、模式不多;混合所有制、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多处于“黑箱化”,缺乏有信效度的多元主体评估诊断机制和方法。

Q

记者:针对上述问题,您有什么建议呢?

施文美:解决上述问题,我建议一定要在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上下功夫。

一是凝聚社会共识,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大《职业教育法》宣传引导,通过修订法律法规、出台支持政策,进一步落实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及“同等重要地位”的定位与地位。前置职业教育,试行“幼儿阶段—小学阶段—中学阶段”有效衔接的职业启蒙教育体系,开设职业常识等基础课程,夯实职业教育基础地位;推广“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促成“职普平等”社会共识。建议加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考岗位设置审查评估,招工、招聘的政策更加开放,降低专科受限门槛,扩大职业资格证书在考评考录中的应用,推动落实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真正建立起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

二是强化部门联动,构建多元协同产教融合。健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优化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职业教育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定期研究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发展重大问题,汇聚各部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工作合力。加快打破各行业主管部门壁垒,优化整合职教资源供给,教育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同时,加大金融+投资+财税+土地+信用等政策组合激励,引导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明确多元主体合作办学的具体模式和权利义务,提升企业参与感和话语权,让产教融合型企业真正尝到甜头、得到实惠,破解融而不合、合而不深顽症。

三是坚持需求牵引,深化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根据国家产业升级调整需要和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升的规律,加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应性,进而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建议教育部牵头进一步深化全国职教体系改革,健全完善“纵向贯通、梯度衔接”的培养体系,全力畅通学生成长通道。稳步提高长学制人才培养占比,逐步扩大中本一体化(3+4)、中高职一体化(3+2)人才培养规模,积极探索开展职业教育体系内中高本一体化(3+2+2)人才培养试点,为有意愿够条件的学生提供多种就业、升学发展路径,进一步提升学生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水平,力争80%学生达到大专毕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是深化评价改革,保障政策落地见行见效。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职教集团等校行企力量,加强政策落地督查评估和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确保政策落地有机制、显特色、见实效。完善职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吸收政校行企多元主体意见,建立健全准入、激励、约束、考评、利益分配和退出机制,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评价工具,加强过程评价、动态评价、多元评价、增值评价,把牢职业教育入口”“出口 倒逼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公司介绍   人员招聘(校招/社招)  资源中心

版权所有:北京国子工场教育集团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ICP备案号:京ICP备2023004853号-1

技术支持:国培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 课程 班级 我的